茶園觀光-碧湖茶園賞景記
緣起
短短幾天的晴天就告一個段落,晚上在嘉義過夜時,鋒面夾帶著大雨而來,早
|
旅行筆記
碧湖茶園是在嘉義縣梅山鄉碧湖村碧鳳山牛屎芋腳部落的上方,海拔約
|
碧湖觀光茶園原本只是茶葉的產銷班,然而視野佳,風景秀麗,又因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西側,因此目前已成為阿里山風景區的管轄範圍,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規劃下,碧湖觀光茶園兼具觀光、賞景及渡假的功能,園區內提供泡茶、餐飲及民宿等服務,並提供廣場供遊客搭帳棚過夜,不過是要收費的。
這次造訪的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碧湖茶園觀景平台,而是位在比較下面的涼亭,因為假日人多,碧湖觀光茶園觀景平台早已擠滿了人車,甚至還有搭乘小巴士上山的遊客;較下方的涼亭則沒有遊客,停車也較方便。
春夏交際的梅雨季節來臨,經過一晚的大雨後,梅山山區到處都是一片鮮明的綠,好像一張沾滿灰塵的畫,被洗淨的感覺,天還沒有放晴,坐在觀景亭中,雲從山谷中飄來,在山間迴盪,就像國畫一樣漂亮。坐在涼亭裡,望著雲層在山中飄盪,發呆了一陣,什麼事的不想做,工作上的壓力早就抛到九霄雲外去了。
隨著天氣愈來愈好,遊客也愈來愈多,往上看,碧湖的觀景平台已經擠滿了遊客,本還慶幸自己所待的涼亭沒有遊客造訪時,數輛汽車已駛進停車場,十幾名遊客便進到涼亭中。因為人愈來愈多,涼亭也就愈來愈嘈雜,於是自己決定到茶園中走走,順便觀察茶園中的生態。此時,一隻在空中盤旋已久的茶隼,突然振翅從前方高速衝下,差點就抓到躲在茶園的竹雞,親眼看到茶隼抓竹雞,在此次行程中,也算是有趣的小插曲。
從下方的觀景涼亭到上方的碧湖觀光茶園,可以走公路,也可以走茶園裡的捷徑,這其實也不能算是捷徑,而是茶農在工作時,要走的小徑,小徑沿著溝渠而建,其中一段沒有相接,要走水溝,到另一條小徑,水溝相當「肥」,因為這一帶的茶葉是用有機肥種植,這些肥料也會被雨水沖刷進水溝,養肥了水溝中的青苔,使得水溝變得相當滑溜,還帶著濃濃的有機肥味。此小徑非常溼滑,而且很窄,因此下山時,倒不建議走這裡,走公路為佳。
|
到了茶園中間時,因為實在太美了,放眼望去,到處都是綠色的世界,美不盛收,實在不想離開,後來陽光轉強,又變得相當刺眼,還是回到涼亭吧!
回到涼亭後,兩位耆老也來到涼亭,看起來好像是住在這附近的外地人,不像是遊客,這兩位一看到遊客,便向大家說著這座涼亭的故事。原來這兩位耆老中,有一位是這涼亭的地主,因碧湖這裡視野不錯,阿里山風景管理處便在這經營觀光茶園(如果依照碧湖茶園的規劃模式,由政府蓋硬體設施,再由民間經營,應該也算是一種BOT的模式),並向這位地主暫借土地蓋涼亭、簽約,幾年後再將土地還給地主,遊客以為這涼亭是公家的,會派人定期打掃,垃圾就不帶走了,使廁所、涼亭週遭一片髒亂,地主看了相當痛心,也體驗了台灣觀光客的道德水準並不因為國際化、觀光業興起而改善。即使在涼亭四周寫著:「山友們請把垃圾帶回家」,涼亭仍然有許多未帶走的垃圾。
|
總結
碧湖茶園真的是休息的好地方,要到碧湖茶園,不論是選擇上山的碧湖觀光茶園或是山下的涼亭,視野都相當不錯,而且景觀也都不太一樣,而上方的碧湖觀光茶園,有現成的觀景台,桌椅,不過如果自己帶茶具、茶葉,要收200元台幣,下方的涼亭沒有服務人員,泡茶、餐飲一切都要自己來。走一趟山林,吃喝是一定要的,但垃圾也要自己處理,「屬於自己的,要全部帶走;不屬於自己的,則全部留下」,這樣才能常保山林美景。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