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太古道旅行手札(二)-古道健走行
在 |
瑞太古道
簡單地用過早餐後,就從太平出發,前往這次旅行的重點-瑞太古道。這是一處非常熱門的景點,許多觀光客都會慕名來到此地,不論是一日遊、二日遊,亦或
|
此次的登山計畫是從瑞里登山口出發,直走到回頭嶺就回頭了,這是因為瑞太古道全長五公里,如果走到太和,還得再走回來,大多數的遊客都只走到回頭嶺,但其實從回頭嶺到太和,僅剩下800公尺的下坡路,不過到回頭嶺到太和段景色已不漂亮了,所以少人走太和段。從太平出發後,走嘉縣道154號到瑞里,途中會經過一些著名的景點,像是太興巖、瑞里大飯店、交力坪等,瑞太古道瑞里端則是在瑞里村的最邊埵,離瑞太遊客中心約一公里,不過現在從瑞太遊客中心已有步道可直達瑞太古道,就不用走馬路到瑞太古道的入口了。
到達瑞太古道起登點,時值非假日,停車場沒有一部車子,也沒有半個遊客,於是就把車子停在古道入口,不用停到遊客中心。起登後,是一段相當緩和的上坡,真的很好走,兩旁盡是高大的孟宗竹林,在清晨的時候入山,是最佳的時辰,在下午時,太陽入射角度變化,會使竹林中充滿陽光,走起來,就沒這麼漂亮了。在最近幾期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導覽手冊中,也將瑞太古道規劃於其中,使古道每逢假日,放眼望去盡是遊客,連供遊客暫時休息的石桌、石椅及涼亭等,都被佔滿了,後到的遊客只能站著休息了。
雖說古道都在孟宗竹林中,但偶有部分路段是突出在林邊的,而這些地方,就成為良好的視野展望點,瑞峰、大塔山、兜山、甚至玉山群峰都可以看得到,不過天氣還是首要的考量。在上山沒多久,就會來到一處叉路,往下走,就會來到第一個展望點,從這裡可以看到瑞峰一帶的山區,如果仔細看,還可以看到遊客中心附近的小村落。
在竹林中前行,可以看到竹林中的土好像被翻過了,現在上山正好是冬筍生產的季節,所以步道附近的土壤,都已經被挖掘過了,孟宗竹筍要在土裡才好吃,出了土,就不好吃了。找尋孟宗竹筍是很容易的,只要用鋤頭輕輕扒過泥土,如果有卡到硬物,就把四周的土挖掉,竹筍就會出土了。
瑞太古道所看到的竹林,並不是全部都是孟宗竹,其中也有桂竹,其中桂竹林是分布在瑞太古道的中段,這一段有一部分是沒有部道的,山客們必須在桂竹林中找路,然一些竹子上有綁上登山隊的布條,不怕迷路。桂竹和孟宗竹是完全不同的,最容易分辨之處為孟宗竹的幹很粗,質地堅硬,很適合作建材,現在雖然已經很難看得到孟宗竹搭建的建築物,但是在蓋房子時所用的鷹架,就是使用孟宗竹搭成的。至於桂竹,其幹較細,長得較為雜亂,通常用來做為曬衣服的曬衣架或是鐵路平交道之柵欄等。
再往前走一小段路,就會來到忘憂林,此段的孟宗竹林更加茂密了,完全遮蔽了陽光,冬天行之,會發現溫度較低,如果是夏天行走,想必會非常舒適。忘憂林也是瑞太古道中,眺望草嶺崩壁最清楚的路段之一,天氣好,就可以看到對面有一座山,山壁光禿禿的,就是草嶺大崩壁了。草嶺大崩壁發生於921大地震時,在強烈天搖地動下,堀巄山上大量土石從山南面滑入清水溪,並使下方的清水溪阻塞,產生草嶺潭,不到五年的時間,草嶺潭就乾涸了,不過草嶺大崩壁卻存在,原本住在堀巄山上之簡氏家族,也從山頂滑落清水溪,造成29人死亡,從瑞太古道望向草嶺崩壁,就很像被一把大刀切過一樣,雖然地震發生至今已經超過八年了,但是崩壁仍不穩定,也造就了現在寸草不生的現象。
七步回音谷是在一處山谷中,所以在大聲喊叫時,山谷中會產生回音,走瑞太古道的觀光客都會在此喊叫一下,不過當天瑞太沒有遊客,所以就沒有此起彼落的減叫聲了。
步道的最後一段最為精彩,一條叉路從旁分出來,這兩條路都會在回頭嶺相接,其中右邊的這一條,稱為英雄坡,左邊的路較緩和,之所以為英雄坡,乃以其坡度極陡著稱,英雄坡總共有兩段階梯群,從海拔1334公尺直上至海拔1511公尺,全部計八百多階,一開始還相當好走,然走了一小段後,高聳的階梯群就出現在眼前,往上看無法看到階梯的終點,如真要挑戰英雄坡,不論上山或下山,都不建議走快,否則對心臟或膝蓋都是不好的。在走之前,還是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為佳,真的不行的話,就走緩坡,一樣可到回頭嶺的。
英雄坡的終點為一個小平台,上有幾張石椅,通常來到這裡體力都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,補給一下體力,接下來一直到回頭嶺,都是緩坡,而且為下坡,走起來輕鬆不少,就當作是散步吧!
回頭嶺是一般遊客行走的終點,這裡有一座小涼亭,遊客行至此,泡個茶,聊聊天,就回頭了,不過既然來到了這裡,就要好好的在這裡走走了,旁邊有一座小茶園,展望不錯,來去看看吧!這茶園係由一條產業道路連通(可通太和),遠處可見大塔山、大棟山及阿里山系,近處可見太和、樟樹湖一帶,不過下午時,天氣會轉陰,視線會變差,要賞景,還是早晨為佳。
![]() |
植物區
布勒德藤
科別:野牧丹科
學名:Bredia hirsuta var. scandens
野牧丹科有一很重要的特徵,就是葉子為卵形,而且上面有數條縱線,所以要
![]() |
長梗盤花麻
科別:蕁麻科
學名:Lecanthus sasakii
瑞太古道大部分環境都相當陰濕,很適合蕁麻科植物生長,長梗盤花麻是其中
![]() |
長梗盤花麻之所以好認,就在於它的葉子是十字對生的,這和咬人貓的葉子十分類似,而蕁麻科無焮毛且葉子呈十字對生的就只有盤花麻屬及冷水麻屬。長梗盤花麻之所以為「長梗」,是因為雌花序有長長的花梗,這是長梗盤花麻最明顯的特徵。
咬人貓
科別:蕁麻科
學名:Urtica thunbergiana
咬人貓不是貓,而是一種植物。喜歡在陰濕地方生長的咬人貓,是台灣山區中最著名的蕁麻科植物,其葉上有點狀凸起,葉緣、葉下、葉表面及莖,都密部著粗
![]() |
咬人貓之特徵為具有十字對生葉,葉為類卵形,葉緣有鋸齒狀,植株高約一公尺,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和同屬蕁麻科,卻屬於熱帶喬木之咬人狗不同。花為綠色,穗狀,花期為7~9月,一般為夏秋之際開花。
咬人貓全株皆有毒,然其葉子如搗碎,可以治咬傷,且煮熟過後也是可以食用的,算是多功能之植物之一。咬人貓在瑞太古道回頭嶺之涼亭旁有大片群落,此外,在溪頭及中之關古道皆有群落分布,生長區域離步道不遠,可以就近觀察。
南國小薊
科別:菊科
學名:Cirsium japonicum DC. var. australe Kitam
菊科薊屬的植物長相都相當猙獰,其全身多刺為主要特徵,因此這種植物在野
![]() |
薊屬的花上有軟刺,其頭狀花上一枝枝的是雌蕊,而雄蕊則在雌蕊的下方,受到昆蟲的刺激,雄蕊會將花粉彈出,雄蕊的花粉耗盡後,雌蕊的花柱會變長,從此就用雌蕊受粉了。
西番蓮
科別:西番蓮科
學名:Passiflora edulis
在回頭嶺的茶園邊,有一整排的植物吸引了自己的目光,但是其實並不是被植
![]() |
西番蓮和其他西蕃蓮科的植物(毛西番蓮、三角葉西番蓮)一樣,屬蔓性草本,即覆蓋在地面上,或攀爬在其他植物上。西番蓮之果實於春夏成熟,果實為暗紅色,為野遊者提供解渴、美味之野果。
蛇莓
科別:薔薇科
學名:Duchesnea indica
蛇莓在瑞太古道也有群落分布,不過數量不多,而且其植株極為低矮,全都伏
![]() |
蛇莓為薔薇科懸鉤子屬,在台灣,懸鉤子屬有40多種,皆會開花及結果,果實也幾乎都可以食用,但是大多數有細毛,也不是非常容易下嚥,而且有些果實味道平淡,有些果實則極為苦澀。蛇莓的花為黃色,果實為紅色,看起來非常惹眼,但是親自吃過以後,就發現它微帶酸,而且味道極其平淡,並不是很好吃。蛇莓的果實和草莓一樣,為聚合果,上面一粒粒的為其瘦果,多個瘦果聚合在一起成為蛇莓的果實。
五節芒
科別:禾本科
學名:Miscanthus floridulus
在回頭嶺向陽面通往太和的水泥路旁,山壁上隨處可見五節芒,現在冬天正值
![]() |
五節芒屬禾本科,葉子極為細長,葉緣有非常小的鋸齒狀,會割傷皮膚,觀察時,不可不慎。
睫穗蓼
科別:蓼科
學名:Polygonum longisetum
這種草的長相實在是很平常,因為在路邊隨處可見,在瑞太古道有零星的群
![]() |
一般觀察睫穗蓼,都是觀察它的纖毛,很像睫毛,所以稱為睫穗蓼,而且托葉鞘及葉片的邊緣都有,相當特別,然在不開花時,其長相就較為平常。
竹子開花
瑞太古道都是在竹林中,因此可以近距離觀察竹子的生態,一般來說,竹子是
![]() |
竹子開花的週期並沒有固定,有些是三十年,有些可長達數十年,但也有不開花即枯死者,圖看到的是桂竹的花,這棵桂竹在數年後,將會枯死。
蔓黃菀
科別:菊科
學名:Senecio scandens
菊科植物在台灣實在有非常多種屬,蔓黃菀也是屬於菊科植物,之所以稱為
![]() |
蔓黃菀的花期約七月至十一月,即仲夏至秋末,這時如果上山,可以看到成群的蔓黃菀群落,聲勢極大,極為狀觀。這次去瑞太古道,也有看到蔓黃苑,但是已經在尾聲了,看到的是零零星星的。
山芋
科別:天南星科
學名:Colocasia formosana Hayata
屬於多年生草本,根莖直立,山芋與姑婆芋同樣存在於山林中,在瑞太古道中
![]() |
山芋為多功能的植物,一般可分為藥用及食用,就藥用的部分,可以治頻尿、止咳及胃下垂,食用則是食用其球莖,其球莖富含澱粉,熟後可食用及養豬,作肥料用。山芋的正面葉脈不明顯,其葉面有臘質,露水或雨水於其上,會結成水珠。山芋之葉為卵形,其凹刻處小,不似姑婆芋為深。
姑婆芋
科別:天南星科
學名:Alocasia macrorrhiza(L.)Schott & Endl.
為著名之有毒植物,全株都有劇毒(包括果實)。姑婆芋是在山林中相當常見
![]() |
姑婆芋在除了有像芋頭的球莖外,還會結出成串紅色的漿果,並很光滑,非常惹眼,常會被鳥吃掉,人若誤食,會有中毒症狀。
巒大秋海棠
科別:秋海棠科
學名:Begonia laciniata Roxb.
在瑞太古道如果仔細觀察步道兩旁,可以看到很大型的掌形葉,上有細毛,這
![]() |
在瑞太古道健走時,摘取其葉,撕成小塊後,放入嘴中咀嚼,會有一種微酸、微甜的味道,並會使嘴巴分泌口水,而達到解渴之目的,在登山時,不妨可以輕嚐之。在野外時,它也是著名的野菜,只要滴下後炒食,即可食用。不過在藥性上,秋海棠之植物都富含蟻酸,會刺激胃壁,所以也不能多吃。
就花形上,巒大秋海棠之花莖為紅色,雌雄同株,白色或粉紅色。
-
439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