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太古道旅行手札(一)-太平大興隨處走走
瑞 |
![]() |
這次出發,攝影裝備再簡單不過了,如上圖所示,後方為NIKON D70s機身一
|
此次出遊,仍然住在咱所熟悉之茶行,老闆娘依然熱情地款待,很快地便安頓下來了,雖然強烈大陸冷氣團已經報到,但還是拿起相機就往外衝,太平國小是每次到達必去的點,那時正好為放學時間,學校已經冷清許多,一踏進學校,野牧丹花就在招手歡迎,一般來說,野牧丹都是春季開花,難得有看到冬季開花的,當然不能錯過這大好機會,獵取幾張照片再說。
隨後步行至孝思亭步道,之前孝思亭步道正在進行整修,整修後,孝思亭已經拆除了,並在裡面蓋了一座相當乾淨的廁所,用的全是當地最常見的建築材料-孟宗竹(Phyllochachys pubescens Mazel ex. Hi. de Leh.),除了建一牌坊外,並將孝思亭拆除,改建成類似劇場般,有階梯狀的環形座椅,好在後方延伸去的步道沒有拆除,這裡並規劃為螢火蟲的復育地。
往下走去,後方的步道將會往上爬升,穿過大片竹林向右拐,繼續往上走,此段階梯較為陡些,最後就會來到最高點,往下走就來到橫跨於162甲線之吊橋,橋名為「太平觀光吊橋」,橋高超過二十公尺,不過這座橋兩旁有很粗的塑膠管撐著,裡面有埋設電線,以供夜間照明之用,所以並不會搖晃,但是從高處往下看去,心還是不免會麻麻的。
時間已經不早了,再撐下去對拍攝是相當不利的,於是走到太平觀光吊橋後,就往回走了。如果再走下去,會繞了一圈,回到太平老街附近,景觀皆為孟宗竹林,景觀較為單純,但不失為一健行之好去處。
折回頭,前往太興古道前段,此時已經看不太陽了,山裡好像天黑的速度比平地快,過了下午四點,快門速度又減半了,將光圈調大,還是只有1/5的快門,真希望有定光圈達F2.8的鏡頭。
太興古道可以通達大巃頂,但是在以前曾經荒廢一時,目前又重新整理乾淨,只剩中間一小段尚難行,古道終年陰溼,道路兩旁盡為耐溼之植物,最常見到之植物為冷清草,是屬於蕁麻科植物,其花開在莖上是其主要特色,然花很小,很容易忽略。
離開太興古道,再續行前往太平老街,黃昏時的太平老街,映出不同的樣貌,以往去太平老街時,都是在旅行結束前,草草看看,這次則是前往三元宮,雖說來太平這麼多次,踏入三元宮則是第一次,太平三元宮是太平村最大廟宇,有兩個入口,其中如果是開車,則要從太平國小旁山路往上,沿指標走即可,另一個入口則在太平老街,得用爬階梯的方式走上去。
可惜的是,到了三元宮,才發現三元宮正在整修,難怪太平社區最近都是灰塵。三元宮除了供奉三官大帝外,並提供住宿及餐飲的服務,其正門有梅花道,山崖有望風亭,都是不錯的去處。
![]() |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