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里山登山記
力 |
|
在休息站時,大家熱切地討論著攻頂的路程,由有登頂經驗的在前帶路,自己比較肉腳,又要兼顧攝影,老是走在隊伍後面,對這沒有走過陌生的一草一木都充滿好奇,花花草草,總是吸引自己的目光,這又跳脫了登山的本意了。還沒到登山口,就被路旁的「閉鞘薑」(Costus Speciosus. (Koenig) Smith)所吸引。
閉鞘薑是薑科(Zingiberaceae)植物閉鞘薑(Costus)屬,主要分佈於台灣中南部的低海拔山區,最常見的地方是林緣,因為生長於林蔭中,日照時間較短,所以葉呈現螺旋狀排列,就很像在左營蓮池潭龍虎塔內的螺旋樓梯般,有些植株甚至可達三層以上,閉鞘薑的花是白色,開在植株的頂端,較不特別,最吸引人的還是葉子的排列方式。閉鞘薑除了有觀賞用外,還有藥用,其根莖有徵毒,可以治糖尿病、消腫、消毒及跌打傷等。
走了約十幾分鐘,經過了很久以前常去的巴里青休息站,再往前走十分鐘,就可以到達登山口。這算是第三處登山口,如果從山底下走,則算是第一個登山口,再往下走往大漢林道的方向,還有另一個登山口,是一般人登力里山的登山口,常可以看到許多車停在此,從此上山,還會再走一小段的產業道路,之後就會看到許多登山隊的布條,這裡開始就是登山步道了。
登山口到山頂約一個半小時,走得慢者約兩個小時,中間有六個關卡,其中第一、第二及第四關都有被標名,其他者沒有標示,只要過這六關,就可以到達登山口了,這三關之所以有標示,可能也是因為這些關卡有其特色的關係。
第一關,緩坡:
之所以為緩坡,是因為從登山口一帶開始,路徑是緩緩向上的,雖是緩坡,但實際走起來也是相當陡的,這裡零零星星有些繩索,因是在低海拔,雖然整段路幾乎都在樹林中,但走起來略為悶熱。
在這裡走了一下,就看到旁邊吊著的人面蜘蛛(Nephila Pilipes),以前,覺得人面蜘蛛是很漂亮的蜘蛛,它也是全台灣最長的蜘蛛,但說大,指的是雌蛛,雄蛛很小,在蛛網中,看起來很像寄生蜘蛛,人面蜘蛛以其背甲上之紋路酷似一張人臉而得名,所結的綱片超過一公尺,雌蛛常頭向下倒吊於網中央。
第二關,好漢坡:
這段路比第一關還要長,也還要陡些,很多段是走在樹根,落差還不小,林徑旁開始有些高山植物,但是不多,樹林下則有蕈類,如果仔細看旁邊的植物,可以增加行走的樂趣,並使爬山的過程不會這麼疲累。一般來說,體力不佳者,看到第二關的陡坡,就會有想折返的感覺,再聽到第三關又更陡後,就直接放棄回頭了,第二關約費時二十分鐘左右,路況還不多,只是稍陡,走起來較費力些。
第三關
第三關並沒有標示名稱,它和第二關之間有一相當長的緩坡,路很平很寬,可容一部車行駛,第三關比第二關陡很多,這裡多以繩索為主,登山者從第二關走來,會突然發現坡變緩了,這是第二關的結束,往前走,步履變得輕鬆,在此可以快走,其實,在緩衝段可以稍稍休息,慢慢行走,才不會很累,約莫十分鐘左右,會看到步道沒入樹林內,這是第三關的開始,主要都是一連串上山的陡坡,但是比少女峰的好走,因為力里山的陡坡是一段一段的,少女峰則是直上,再加上力里山的第三關海拔已經很高,走起來也就沒有少女峰的悶熱了。
在第三關時,於小徑的樹林下,發現了簇生鬼傘(Coprinus disseminatus)(非「畜生」),這也是自己第一次發現這種可愛的蕈類。簇生,表示有群聚的特性,簇生鬼傘的傘蓋不大,而傘柄細長是主要的特色,傘蓋為白色,並有放射狀的傘褶。簇生鬼傘未成熟時為白色,生長期約一天,非常短暫,又稱為「一夜菇」。成熟後,簇生鬼傘會逐漸溶化成黑色的汁液,如墨汁,隨後整株鬼傘也會消失,因此簇生鬼傘也稱為「墨汁鬼傘」,簇生鬼傘雖然可愛,但是有毒,不可食用。簇生鬼傘屬於真菌界擔子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鬼傘科,因為是真菌,所以和植物是沒有關聯的。
第四關:硬坡(硬斗)
第三關勇闖數分鐘後,視野開展起來,這是第三關的結束,路邊則有數棵松樹,說明這裡海拔已不低(約八、九百公尺),第三關和第四關間,僅有短短的緩坡作緩衝,很快地就會接到第四關。
一般說來,第四關是力里山六個關卡中,最短的一關,但也是六個關卡中最不好走的,它最陡,最耗體力,繩索也最多,因此在登山前,一些爬過力里山的山友們都會帶著厚手套,上山時,因為速度慢,手套不用戴著,然下山時,落差很大,手套戴著,在下滑時才不會磨傷手掌。據說兩三年前,力里山的第四關還挺好走的,後來因山上有台灣百合(高砂百合)(Lilium formosanum W.)後,山客聞風而至,再加上力里山不屬於國家風景區步道,久缺維護,水土保持不佳,致使第四關的步道之落差愈來愈大,現在已經很不好走了,故名曰「硬坡」,好在第四關海拔已高,不然走起來將負煞累人,其實如果以國家步道來說,這樣的破壞實以到靜山的地步了,也就是將此段山路封閉,並加以維護,待山林回復後再開放。第四關的陡坡,是進入關卡後就開始了,並沒有緩衝,直到第四關結束,短短的路程就上升了超過一百公尺,過了第四關,離登頂之路也就更近了,也超過了路途的四分之三,很快就能登頂。
第四關結束要接第五關時,高砂百合開始出現了,雖然離山頂的高砂百合群落還有一段距離,卻也心癢地拍了幾張。
在拍攝高砂百合時,發現旁邊有冇骨消,也順便一同拍攝下來,冇骨消是自己一直想去研究的植物,然當植株就出現在眼前時,卻反而忘記了這種植物的名字。冇骨消的花中含有甜蜜,雖然花沒有味道,但卻是蝴蝶重要的花蜜來源,冇骨消也是用其甜蜜吸引昆蟲前來授粉,因此開花時,常可看到蝴蝶在冇骨消週邊飛舞。其嫩葉可食用,也可以用來治跌打傷,屬於藥用及食用的植物,果實成熟後成紅色,可食用,但味道不佳。
第五關:黑森林
雖然第五關沒有名稱,不過登過力里山的山友們都稱之為黑森林,應該和其都在樹林內有關係吧!第五關也是公認最漂亮的一關,它和第四關的緩衝很短,開始時,就是一落差極大的陡坡,不過也只有這一小段而已,之後就是平坦的上坡,前半段都是在樹林內,後半段則比較空曠,力里山最著名的高砂百合群落就位在第五關的後半段,只要聽到有山友的讚嘆聲,就表示高砂百合的群落到了。
在進入第五關前,發現一種植物,雖然不是很特別,但還是將它列出來,這種植物名叫桔梗蘭(Dianella ensifolia)。
桔梗蘭在名字中,雖然有「蘭」字,但是它不是蘭花,而是屬於百合科的成員,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山區之高燥地帶,花為藍色或白色,花瓣六枚,雄蕊六枚。桔梗蘭的果實成熟為藍紫色,並有光澤,看起來似乎是好吃多肉的果實,但實際上,桔梗蘭是很有名的有毒植物,全株有劇毒,也包括果實,在以前鄉下,有將桔梗蘭的果實搗爛,將其汁液和米混在一起,以做為毒殺老鼠的誘鉺,因此桔梗蘭又稱為「老鼠砒」。成熟果實和龍葵很像,但是大很多,可別以為看到桔梗蘭的果實而誤食了,畢竟這兩種植物可是差很多的。
在第五關的黑森林上上下下闖一會兒,終於聽到了前有讚嘆聲,台灣百合群落到了,初見到,還以為是垃圾被棄置在山谷中,定睛一看,才確定是台灣百合。之前有說,台灣百合就是高砂百合,在十四世紀,日人即以高砂稱台灣,所以高砂百合就是台灣百合,台灣百合就是高砂百合了,學名也是一樣的。台灣百合是四種台灣原生種百合的其中一種,其它還有鐵砲百合、豔紅鹿子百合及細葉卷丹百合,力里山只有台灣百合,群落集中在力里山第五關邊坡,離三角點只剩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的腳程。說到第五關後段這個邊坡,也是以台灣百合出了名,很多山友來力里登山,就是為了百合而來,而花期約從七月中開始,持續到八月底,若沒有颱風的影響,則開花的情形會更佳。聽山友說,百合花的盛開期還沒到,這次上山的花較零散,前年盛開時,只見邊坡都是白色,綠色的部分很少,但是今年的花特別大,可能是今年梅雨季雨水足,又沒有颱風的關係。台灣百合的最大特色,在於花瓣外側有紅色的條紋。
![]() |
整片的台灣百合 |
![]() |
花之特寫 |
![]() |
另一個角度,還是一整片 |
雖然在觀賞野百合的山坡上,有立著禁止摘採的牌子,大部分的山客也都只遠觀之,但是還是有些小人,把花給帶下山,在往三角點的路上及第一關的緩坡,不難在樹林中,發現被摘採的花,看完了,便隨之丟棄,只是稍稍地觀賞,卻使花負出這麼大的代價,實為小人之心。
第六關:三角點
|
力里山的三角點海拔高達1170公尺,不是很高的山,山頂有三等三角點的基石,編號NO. 4249,台灣將山岳的三角點分成四等,其中一等三角點的三角網平均邊長為45公里,玉山為台灣最高峰,即為一等三角點,二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八公里,三等則為四公里,四等則為二公里,展望度一等最佳,四等最差。三角點是用在三角測量的基點,是不得被隨意搬動及拆除的,因此三角點都深深地加固埋在地底下,能看到的露頭,只是一小部分罷了。
力里山的山頂只被列為三等,主要是四周圍有太多的高山了,包括冷門的中級山-石可見山、長期被空軍雷達站所使用的大漢山,更遠處還有北大武山(標高3090公尺)及南大武山等,再加上周邊樹很高,因此力里山的三角點展望度並不佳。
在山頂上待了十幾分鐘,就下山了,途中經過第四關,連忙把手套戴上,抓著繩索,滑著就上山了,體會到上山容易,下山難的感受,剛才還在奮鬥的地四關,不消一會兒功夫,就完成了,但仍不忘那可怕的陡坡。約走了一個多小時,就回到休息站,結束這次的攻頂行程。
![]() |
後記
台灣的網頁,對於植物方面的資料及書籍,算是相當齊備的,野外觀察時,針
|
-
0
- 0
